当“丝路明珠”遇到上合,读懂习近平所说的历史启迪******
(近观中国)当“丝路明珠”遇到上合,读懂习近平所说的历史启迪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梁晓辉)“古丝绸之路为亚欧大陆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思想观念大碰撞、多元文化大交融作出巨大贡献,也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实现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启迪。”在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是说。
当地时间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古丝路名城撒马尔罕举行。于撒马尔罕观上合组织发展,延绵千年的“丝路精神”与不断发展的“上海精神”在此交汇。
“文明的十字路口”“地球的不老容颜”“举世闻名的丝路明珠”……当千年古城开启“上合时间”,撒马尔罕如何以其悠久的历史照鉴未来,带给世人思考。
历史上,撒马尔罕因古丝绸之路而兴,如今成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映照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内涵的“丝路精神”。
而现实中,上合组织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走出一条新型区域组织的合作与发展道路,不断展示出生命力。
“‘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是相通且一脉相承的。”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认为,二者都抓住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主张平等、交流、合作、共赢,“站在了人类历史正确的一边”。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以协调解决成员国棘手的安全问题为出发点,一路延伸至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合作,职能不断扩大的同时,成员也由最初的6国增至8国。
起初,上合组织并不被看好甚至被误读、唱衰,然而走过20多年,上合大家庭“朋友圈”不断扩大,向心力和吸引力不断上升,一路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
回顾上合组织20多年的发展历史,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峰会讲话中总结其“成功密码”:坚持政治互信,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公平正义。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 加强团结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的讲话中,他还指出,这5点经验充分体现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的理念基础和行动指南。邓浩认为,上合组织成功的根本,在于这一理念具有先进性。
邓浩说,“上海精神”超越了当下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奉行的“冷战思维”“霸权思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主张合作、包容、开放。这其实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诉求,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诉求。因此,一直有新的国家想加入到上合组织中来。
德不孤,必有邻。在撒马尔罕峰会上,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伊朗加入上合组织义务的备忘录,启动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的程序,以及批准、同意埃及等8国为新的对话伙伴。在组织内体现为向心力的“上海精神”,已在世界上展现出十足吸引力。
“过去我们践行‘上海精神’取得巨大成功,未来我们还要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习近平展望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时说。
历史照鉴现实,更启迪未来。于撒马尔罕观上合组织发展,习近平进一步倡议“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上合组织下一步发展的中方主张:加大相互支持,拓展安全合作,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坚持多边主义。
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在本地区落地生根、继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习近平所提重点方面,被认为既着眼于当下世界安全所需,又兼顾发展长远之道,也被写入峰会发表的撒马尔罕宣言中。
安全与发展向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百年变局之中的欧亚地区更是如此。当下,该地区安全环境和发展条件遭遇近30年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所锚定的,正是成员国最迫切关心的问题。
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在谈及地区安全问题时认为,未来上合组织可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中汲取更大能量,将上合组织地区打造成和谐、安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空间。
而对于发展问题,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通讯社前社长、政治分析师库班透过媒体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近各国间的距离,促进共同发展。上合组织国家深知,共建“一带一路”是各国坚定相互支持、扩大各领域合作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上合组织对于成员国和地区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指出未来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优势所在:“上海精神”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赞赏,上合组织务实合作日益具有生命力,上合组织所覆盖的区域是最佳合作对象。
他认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是“上海精神”的延续,赋予“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也再次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推动上合组织发展的诚意。”
于千年古城撒马尔罕观上合组织发展,“丝路精神”、“上海精神”、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历史正启迪当下,照鉴未来。(完)
“村界杯”,对全民体育的生动诠释******
“春节期间,江苏徐州沛县八堡村的足球比赛在当地火了,每天都有十里八乡的村民来观赛……烤红薯等商业配套也跟过来了,停车都停不下来。村民也都不打牌了,都出来看比赛。”据1月31日澎湃新闻网报道,这是《人民日报》在春节期间发布的一段微博,当时还配发了“村界杯”比赛的画面。这条微博很快爆火,央视新闻频道也进行了题为“小小乡村足球赛,千人欢聚过大年”的报道。
2022年篮球“村BA”火了,2023年足球“村界杯”也要火?近年来,即便在国内足球联赛上,也很难见到如此火爆的比赛场景。乡村草根足球比赛虽然专业水平不高,但胜在人气旺,民间基础好,群众参与度高,村民观赏热情足,可谓真正的群众体育。
据介绍,这座足球场是2019年由当地政府建成后向老百姓免费开放的。三年来,踢球的队伍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村界杯”比赛。今年,除沛县当地球队及徐州市其他地区球队外,还有来自山东的球队参加,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可见,免费足球场地的存在,不仅激发了村民踢球的兴趣,也助推了当地足球运动的火热和“村界杯”的兴起。
“村界杯”名声大噪,村民都来围观比赛,带火了“商业配套”,形成了良性循环,甚至吸引了周边学校的小球员观赛。当地知名足球运动员也在回家过年时,去现场观看了“村界杯”,为参赛球员加油助威,发微博宣传家乡足球活动。
这种自发组织的民间草根足球比赛,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发展,还有助于鼓励更多人参与足球运动。从去年的篮球“村BA”,到今年的足球“村界杯”,这种原生态的基层体育活动,不仅在线下受到村民和球迷的欢迎,在网上也受到诸多网友的追捧,还原了乡村野生体育项目特色,展现了全民体育的生机活力。
“村界杯”的火爆,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竞技姿态,赛场上群众对足球的真挚热爱,令人动容。这样的赛事,点燃了公众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在民间播下了中国足球的种子。那些充满激情的奔跑和呐喊,或许正孕育着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的未来。
我们为“村BA”“村界杯”喝彩,不仅是被群众的运动热情所感染,也是为全民体育鼓劲,为中国体育的未来加油。期待这股力量和精气神能继续传递下去,带动各地更好地发展全民体育,增加基层体育设施和资源投入,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免费体育活动场所,畅快淋漓地运动起来。(江德斌)
(来源:工人日报 2023年02月02日 05版)